时间过得真快,转眼间2015年也仅仅剩下两个月的时间而已。在过去的时间里,中国新能源交通工具行业经历了各式各样之发展。
如果按照品类来说,可以这样讲,电动自行车行业在品牌化逐渐形成后,产销规模大幅下滑;电动三轮车行业在经历裂变时增长后,市场也趋于饱和,未来发展面临挑战;高速新能源虽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在快速前行,但其“不接地气”的产品属性使得它不可能成为普通民众的新能源交通代步工具。
那么面临这样的产业环境,中国新能源交通工具发展是不是要处在“停滞”状态?答案时否定的。
时代在进步,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进步,符合大众的、普通老百姓能消费的起的才是最好的。面对人们对于新能源交通工具高性价比要求,中国低速电动汽车行业迅速崛起,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燎原之势。合适的价格、汽车级的驾乘享受,低速电动汽车越来越成为老百姓买得起、用的上、环保节能的新能源交通工具。
不过,说到这里,可能会有人质疑,目前低速电动汽车行业连国家政策都不明朗,何谈发展?低速电动汽车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又如何?
对于国家政策,小编不多说。这里小编就只说一点,每一个行业在得到国家认可之前都需要一个发展过渡期。而恰恰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发展过渡期,这一期间,没有强烈的品牌概念,没有明确的谁好谁坏,大家在做好产品的前提下,占领品牌高地,极为重要。一旦国家政策明确,你想要成为品牌,那么门槛就要高很多。低速电动汽车目前的发展状况确实面临一定的挑战,但更多的是机遇。站在发展的前沿风口,抓住机遇,顺势而为,很重要。
再来看看低速电动汽车行业发展之现状。首先是品牌林立,尤其是进入2015年,一下子好多从来没见过的品牌全面出现,这充分说明行业仍然处于品牌导入期,发展潜力巨大。其次是产品,由于处于发展初期,品牌众多导致各个厂家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,不过目前一些有实力的厂家,比如比德文、雷丁等,完全拥有汽车级生产实力。冲压、焊装、涂装、总装,汽车四大工艺齐全,其打造的比德文M6、M7等车型,可谓是行业最高水平产品制造之典范。
提到比德文,小编要在这里说道说道。这个从电动自行车“跨越”到电动三轮车,现在又带着众“小弟”全面进军电动汽车的中国新能源交通工具制造品牌,在近段时间内成为行业人士茶余饭后谈论地主要话题。它凭什么能横跨两轮、三轮、电动汽车?尤其是低速电动汽车,它的强大能量源自哪里?
其实,仔细分析一下,比德文进军低速电动汽车有着其强大优势。
首先来说,比德文地理位置优越,位于山东低速电动汽车五大生产制造基地之一的潍坊,有着天然的低速电动汽车制造“基因”,加上山东地区利好政策,发展合情合理。
其次来讲,比德文品牌知名度高,毕竟在电动自行车、电动三轮车等领域精耕细作多年,更容易被消费者熟知和认可。
当然还有产品,小编在这里就不先啰嗦了,预知产品如何,且听下回分析。